© 2016 Warner Bros. Entertainment Inc., Ratpac-Dune Entertainment LLC and Ratpac Entertainment, LLC |
最平凡的主角 映照出最不平凡的戰役
在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故事裡,擔任主角的是英國陸軍二等兵 Tommy,“一位還涉世未深就被徵召上戰場的平凡少年”,這是 Tommy 在電影裡所呈現出來的形象。然而用平凡小人物當主角的電影也不算少見,可通常都只是把人物背景設定的很平凡而已,主角本身還是會有著過人的技能或思想。但在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裡,主角 Tommy 在戰場上真的是位一無是處的平凡菜鳥!能存活到最後可以說是建立在同袍的犧牲與救援上!從電影開頭的槍戰戲開始,因為同袍先被德軍當成目標射殺,Tommy 才能逃到負責鎮守的法軍防線而躲過一劫,之後也是被假扮英軍的法國士兵 Gibson 救了幾次才有存活的機會!
Christopher Nolan (導演):「這部電影的核心角色都是年輕男孩,當看到開場時的德軍槍戰,你不會希望那位年輕的士兵英勇地拿下德軍,只希望他能逃過這劫;你不會對於他丟下來福槍逃跑有任何意見,因為換作是你,也會這麼做。」
我們可以假想一下,如果是由其他角色擔任主角,似乎都比 Tommy 要戲劇性的多,像是戰到最後一刻的飛行員 Farrier 當主角,肯定是部熱血戰爭片;得了創傷症候群的獲救士兵當主角,也許是反戰議題的電影;自告奮勇的船長 Mr. Dawson 當主角,就會是小人物解救英軍的感人劇情。跟其他角色相比,Tommy 存在感確實顯得非常薄弱!而且不只是在能力上顯得薄弱,在思想上也是!面對戰爭時有的人是因為榮耀而戰;有的人為了同袍而戰;有的人很在乎國民的觀感;有的人為了逃離戰場而捨棄人性,但在電影裡幾乎沒有呈現 Tommy 對戰爭的想法,Tommy 一直只是被動的跟著夥伴與事件在前進的。Christopher Nolan:「我不想要經歷太多對話,我想要透過畫面與情緒講故事,因為在那個未知的當下,對求生的信念才是最真實的。」
身為主角的 Tommy 少見會主動表達的兩次反應,一次是在船艙裡為了不同國家的夥伴 Gibson 捍衛他留下來的權利;一次是最後被救時說了:「帶我回家。」,我認為劇本如此編寫可以看的出,比起戰爭議題,導演更在乎的是人性的基本價值與生命的關懷!但諷刺的是,Gibson 的結局還是以死亡收場……因為當面對真正生死關頭的時候,平凡的 Tommy 能做的也只是靠著本能生存下去而已,戰爭的殘酷與無常在此表露無疑。Christopher Nolan:「我認為敦克爾克的情況像極了許多人生的窘境,以及各種不平凡的經歷。」
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裡登場的所有角色在面對這場戰役時,各自帶著不同的理念與目的,想要客觀的呈現確實不易!尤其在不同的軍種、國籍間,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切入觀點。但主角 Tommy 就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在這場歷史戰役裡的各個角色!也是因為導演選擇這樣一位主角當切入點,才能讓觀眾可以不帶成見,以全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場有名的歷史戰役!© 2016 Warner Bros. Entertainment Inc., Ratpac-Dune Entertainment LLC and Ratpac Entertainment, LLC |
三條時間線交會 完整呈現救援成功的因果關係
Christopher Nolan:「我們很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捕捉整個事件的張力,希望所有觀眾能獲得與眾不同的體驗。」
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整部片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導演所選擇的敘事手法。透過陸軍、海軍、空軍三條不同時間感的故事線最終交會的那一刻,強調出這場救援任務是因為所有事件環環相扣,最終才能成功!這樣特別的敘事手法沒有顯得突兀或炫技,反而更加深電影想表達的概念,且還能透過剪接營造懸念氛圍,增加故事的可看性,這是導演厲害的地方!
Christopher Nolan:「對這場戰役裡的士兵來說,他們面臨的時間性是不同的。有些陸軍在海灘困了一個禮拜,海上的衝突事件頂多發生在一天之內,若是從空中參與救援行動,英國飛往敦克爾克的戰鬥機只攜帶約一個小時航程的燃料。你必須融合不同層次的時間觀,才能拼湊出整起歷史事件的樣貌。」
因為三條時間感不同的故事線所產生的特殊觀影體驗,在 Tommy 和陸軍一行人被困在擱淺的船艙裡那場戲最能感受。只要稍微推算一下,陸軍一行人待在船艙裡等待漲潮的時間是救援前的六個小時,這代表在船艙裡等待的前五個小時,空軍是還沒有出發的!而被海軍徵召的漁船也剛在海上航行而已!但透過導演的敘事手法,觀眾其實在前面就知道船艙裡的六個小時外面發生了哪些事件,這完全把陸軍在前線等待的困境與無奈給呈現出來!如果再想的細節一點,在德軍開始射擊船艙,Tommy 和陸軍一行人正面臨危機時!或許是船長 Mr. Dawson 正與得了創傷症候群的士兵爭論要不要返航的時刻!而即使在過程中船員 George 意外頭部受傷,Mr. Dawson 依然決定繼續航行,就像是父親要去解救受困的孩子們,那樣的堅定!也因此才能順利救出 Tommy 和陸軍一行人!© 2016 Warner Bros. Entertainment Inc., Ratpac-Dune Entertainment LLC and Ratpac Entertainment, LLC |
不見身影的敵軍 非一般戰爭動作片
Christopher Nolan:「我的祖父是名蘭開斯特轟炸機的飛行員,他在二戰期間身亡。拍攝期間我帶著我的孩子去造訪他的墓,看著他和他的夥伴就這樣,一起被葬在公墓中,讓我忍不住覺得以戰爭題材做為娛樂題材,是件很弔詭的事。」
在觀看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的戰爭場面時能夠感受到一股真實的壓迫感!德軍不斷的進攻與轟炸,配上 Hans Zimmer 充滿急迫與緊張的音樂,整個節奏創造出逼真的臨場感!但仔細回想,雖然戰況激烈,但電影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一位德軍的畫面!只有最後飛行員 Farrier 迫降在防線外的時候,才出現了德軍模糊的身影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,導演想強調的不是 “對抗”,“撤退” 才是導演在本片想表達的重點。Christopher Nolan:「有 40 萬英國大軍被困在敦克爾克海灘上,離家 26 英里,根本不可能到達,而敵人則一步步逼近,只剩下被殲滅和投降兩個選擇。但他們卻成功撤退了,我覺得非常神奇,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原因。」
導演不想把焦點集中在戰爭對抗上,而是希望觀眾能看到這場戰役背後所延伸的精神。這也是導演會用一個全面且客觀的視角去說這個故事的原因,到底戰爭的意義是什麼?在前線作戰的海軍中校 Bolton,在撤退受挫的時候曾感嘆:「看的到家卻到不了……」,但到最後終於可以撤退回家時,Bolton 卻選擇留下來繼續幫助法軍撤退;本來可以安全待在家的少年船員 George,卻一心想坐上救援船前往戰場報效國家,結果連戰場都沒看到就意外身亡,在還沒斷氣前 George 因為傷到視神經曾說:「自己看不到東西了……」;結尾迎接英軍歸來的失明老人,因為失明,待在家卻看不到家。老人撫摸著從戰場歸來的少年,就像是一位曾經上過戰場的老兵,領悟過戰爭的殘酷與愚昧,而現在,老人單純是為了少年們平安的歸來而喜悅。Christopher Nolan:「這是歷史上一個傳奇,當我們說『敦克爾克精神』,就是指團結一致、不屈不撓。這不單是英國文化,更是跨越種族的人性。」
當戰爭不幸來臨時,我們當然期待每位士兵都能像飛行員 Farrier 般英勇!即使燃料耗盡也要奮戰到底!甚至為了保護沙灘上撤退的士兵到最後一刻,而錯過可安全彈跳高度的時間!但如果可以選擇,我想沒有人會希望戰爭來臨,就如同船長的兒子 Peter,在前線救人時體驗過戰爭的震撼後,還是選擇對得了創傷症候群的士兵說謊,因為戰場上的殘酷,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想像不出來的!從事件開始就貫穿全片的計時聲,一直到各自任務完成才停止。讓人不禁思考,人類歷史還要再響起幾次,那殘酷的戰爭計時聲。
Christopher Nolan 訪談資料來源:
https://goo.gl/dZCzoN https://goo.gl/BDhM7V https://goo.gl/vcvwfr https://goo.gl/GghsNX
留言
張貼留言